為進一步加強文物宣傳,普及歷史知識,弘揚城市精神,激發廣大市民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依靠和借助廣大攝影愛好者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我市文物檔案質量,由宜興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宜興市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宜興文物攝影作品比賽”于2010年12月圓滿結束,本次比賽從征稿到評選結束歷時7個月,共收到44位攝影家協會會員和攝影愛好者的近451幅作品,經專家評選出20幅獲獎作品和80幅入選作品,評選優秀作品于2011年春節(1月28日起)在太平天國王府展出。這些優秀作品用不同的攝影表現手法,反映了宜興文物的現狀、文物的保護以及文物的利用,古橋老街、古居名人、古碑石雕、千年龍窯等等,足以證明宜興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這次文物攝影展出恰逢我市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際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義。


(丁煥新在2月1日《宜興日報》第二版報道了文物攝影展覽的消息并配下圖)來自宜興網

下圖zxcvbnm網友攝

序號 作品標題 作者姓名(獲獎作品20幅) 1 馬斯瀆橋 蔣小忠 2 扶風舊街-1 蔣小忠 3 周侯古祠 任潤芝 4 國山碑 陳壽春 5 紫云山華表 潘寶樂 6 薪火相傳古龍窯組照1-6 丁煥新 7 東坡海棠 丁煥新 8 東坡書院 周煥新 9 鯨塘橋 張啟峰 10 四方碑 蔣蘇榮 11 扶風橋 蔣蘇榮 12 蜀山南街 衛平 13 閣老廳 衛平 14 張澤橋 周萊 15 筱王窯 周萊 16 朱亨橋 周萊 17 狀元墳石刻-2 湯建明 18 南草塘橋的記憶 江雪衛 19 大浦橋-1 王辰熙 20 新街新橋 王辰熙
序號 作品標題 作者姓名(入選作品80幅) 1 周王廟古戲臺 金振玉 2 太平天國王府石獅 金振玉 3 瀛園水榭 任菊芬 4 龍門石組照(下裴橋、戈莊雙橋-1、洋溪橋、張澤橋、永年橋) 周萊 5 戈莊雙橋-2 周萊 6 鯨塘橋 周萊 7 “活化石”-前墅古龍窯-5 丁素華 8 丁山老街 丁素華 9 鯨塘橋 丁素華 10 官林橋 孫強 11 前墅龍窯-1 陸寶江 12 善卷玉帶橋 王辰熙 13 芳橋永興橋 王辰熙 14 五洞橋 王辰熙 15 芳莊福田橋-1 王辰熙 16 戈莊雙橋-2 王辰熙 17 芳莊水碼頭 王辰熙 18 狄家墳華表 王辰熙
19 周王廟孝侯殿 王辰熙 20 扶風橋 王辰熙 21 扶風夏芳橋 王辰熙 22 南草塘橋 王辰熙 23 蜀山老街 王辰熙 24 丁蜀升平橋 王辰熙 25 周鐵城隍廟 王辰熙 26 鯨塘橋 潘寶樂 27 清白遺風 潘寶樂 28 玉帶橋 陳靜 29 楊氏節孝坊 陳靜 30 五洞橋 陳壽春 31 吳自立大石 陳壽春 32 城隍廟戲樓 陳壽春 33 碧鮮庵 陳壽春 34 馬氏舊宅-2 陳成 35 鯨塘橋-2 陳成 36 鯨塘橋-1 王靜華 37 鯨塘橋-2 王靜華 38 任氏宗祠 王靜華 39 金龍橋碼頭 陳蓉玉 40 端家橋 陳蓉玉 41 軒莊橋 蔣小忠 42 畫溪橋 蔣小忠 43 允濟橋-1 蔣小忠 44 西城橋 蔣小忠
45 周培源故居組照-5 丁煥新 46 徐大宗祠 丁煥新 47 恩榮坊-2 丁煥新 48 重修張澤橋 丁煥新 49 畫溪橋的新生-5 丁煥新 50 張澤橋 周煥新 51 亭外雪韻 范竹安 52 前墅龍窯組照1-3 衛平 53 鯨塘橋 衛平 54 東坡書院 衛平 55 閣老廳刻石組照1-3 衛平 56 周王廟及碑刻 儲洪梅 57 李復墓 儲洪梅 58 東倉橋 儲洪梅 59 恩榮坊 儲洪梅 60 靜靜的朱亨橋 江雪衛 61 林中大蘆禪寺 江雪衛 62 鯨塘橋影 江雪衛 63 永恩橋 黃富民 64 歸徑橋 黃富民 65 桐梓橋 黃富民 66 小窯墩遺址 黃富民 67 沈氏舊宅 黃富民 68 雪霪橋 黃富民 69 黃龍山紫砂泥礦區 黃富民
70 恩榮坊 湯建明 71 磬山塔林 湯建明 72 馬氏舊宅 湯建明 73 丁山江家橋(三) 林天柱 (林子) 74 芳莊蔣店橋(二) 林天柱 (林子) 75 丁蜀大浦橋(三) 林天柱 (林子) 76 新莊男留燈樓(二) 林天柱 (林子) 77 歸徑橋 曹劍祥 78 夏芳橋 蔣蘇榮 79 葛氏舊居 蔣蘇榮 80 丁蜀沈氏舊宅 蔣蘇榮
評委作品6幅 潘漢年故居、周侯古祠(周惠民),龍脊、楠木廳(裴順平),雪中永興橋、下裴橋(徐星審)
點擊欣賞作品
|